在4月的西部季后赛首轮的第二场比赛中,火箭队在主场以109-94的明显优势战胜了勇士队,这不仅仅是勇士四年半的季后赛连败魔咒的终结,更是比赛真正的焦点。在比赛初期,勇士队的核心球员吉米·巴特勒在争抢篮板时遭遇了阿门·汤普森的撞击,导致骨盆挫伤离场。这一突如其来的伤病,使得勇士队的攻防体系瞬间瓦解。
科尔教练原本的战术设计十分精妙,计划让巴特勒负责防守申京,同时由追梦格林换防阿门等球员。但巴特勒的离场让勇士队的阵容被迫改变,他们在场上呈现出了一种“四不像”的混乱组合,第二节甚至派出斯潘塞、希尔德、波斯特、库明加和库里等球员的阵容。
这一改变的结果显而易见。勇士队的进攻端陷入了库里单挑四人围剿的困兽之斗,防守端则被杰伦·格林轰下了38分,申京在内线如鱼得水。这场比赛充分展现了巴特勒的重要性。他不仅是库里下场休息时的战术轴心,更是维系勇士攻防平衡的关键人物。
巴特勒的存在对勇士队来说至关重要。在常规赛阶段,他可以持球突破吸引包夹,为队友创造投篮机会。他在场时,勇士队的进攻效率明显提高,而一旦他离场,进攻效率就会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巴特勒在衔接段能够激活角色球员,为库里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和恢复体力的机会。
G2比赛中,火箭队在勇士失去巴特勒后,毫无顾忌地收缩防线。库里的投篮命中率大打折扣,库明加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全场比赛中,勇士队的失误次数高达15次。这样的局面完全印证了巴特勒的重要性——他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到球队的攻防效率和比赛结果。
反观巴特勒的健康场次,他与库里的挡拆成为了无解的杀招。他既能顺下用稳定的篮下命中率终结比赛,又能外拆命中三分球,还能在吸引夹击后为队友创造机会。这样的“进攻万金油”属性使得勇士队的传切体系不再只是库里的个人表演,而是全民皆兵的盛况。
巴特勒的防守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他本赛季将对手挡拆持球人的命中率压制得很低,G1对阵火箭时就能主防申京,同时还能协防限制杰伦·格林的突破路线。他的防守覆盖范围广泛,从一号位到五号位都能应对,使得勇士队敢于摆出五小阵容而不怕被针对。
然而在G2失去巴特勒后,勇士队的表现可谓惨不忍睹。追梦-格林被迫同时承担护框和换防任务却仍无法阻止申京的脚步戏耍;佩顿和穆迪的外线防守效果不佳;杰伦·格林则在第三节连连得分直接打崩比赛。这样的局面让人不禁思考:勇士队该如何应对巴特勒的伤病?
首先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考虑让巴特勒轮休G3以加速骨盆挫伤的恢复没有必要冒风险带伤出战;其次应该增加库明加的持球突破比例用其运动能力来弥补巴特勒缺阵带来的锋线杀伤力;再者需要重启“库里-追梦”高位挡拆配合波斯特外弹三分战术以避免陷入火箭的收缩防守陷阱中;最后在休赛期补强侧翼3D和内线大个子以增强球队实力若管理层仍坚持“库里单核”战术则可能重蹈覆辙——没有第二持球点的勇士队连面对老年湖人团都可能无法取胜。